内容提要
提要: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的要紧体现。但,因为现阶段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权利太少,而限制又太多。使辩护律师在履行刑事诉讼职责过程中,冒着来自很多方面的风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地从事着刑事诉讼辩护工作,长此下去,损害的不止是律师的刑事辩护业务活动,它损害的更是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并将使国家、社会期望通过改革立法、司法,从而保护人权,树立国际形象的努力化为泡影。笔者着重对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定位、执业风险、形成缘由、解决对策与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律师刑事辩护业务的进步和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律赋予了辩护律师独立的诉讼地位和广泛的诉讼权利。辩护律师有哪些用途是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但在近几年,新的《刑事诉讼法》、《刑法》、《律师法》相继通过并推行,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与以前法律规定有肯定的变化,但法律中新增的一些规定,又将律师的地位推入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界,律师在刑事辩护业务量的降低,海量律师因刑事辩护业务而无辜入狱,充分说明了法律对律师在刑事诉讼的职责定位不够准确,法律赋予权利太少,限制太多,而刑法的306条约,更是悬在律师头上的一根大棒,让律师在履行刑事诉讼职责过程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律师权利不可以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地位就更很难保障,而由此导致控、辩、审三角的失衡,影响的是司法程序的公正。这与国内法制化建设和进步极不适应。
究其缘由,主如果法律关于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规定存在缺点与这类存有缺点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因公安司法机关的限制干涉而很难落到实处。同时,也和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责任不清楚有关,笔者仅对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责任及风险与立法应赋予律师相对的豁免权等问题进行探讨、剖析,以更好地促进律师刑辩业务的进步和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1、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责任定位
辩护律师最基本的责任,是通过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来达成司法公正和体现司法公正。国内《刑事诉讼法》第35条和《律师法》第28条对辩护人的责任作了具体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建议,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据此,辩护律师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辩护律师是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建议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辩护律师进行辩护,需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2、辩护律师在辩护过程中应当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不能歪曲和捏造事实,曲解法律,不能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在履行辩护职责过程中,不能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编造口供、串供;不能提供不真实证据,隐瞒事实或者威胁、利诱别人提供不真实证据,伪造证据,毁灭证据,或者威胁、恐吓、利诱证人。
3、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与人身、财产和其他各项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和其他权利。假如这类权利遭到非法剥夺或侵犯,辩护律师就依法需要给予制止和纠正,直至向有关单位提出控告。
除去辩护律师所负的最基本的外,有些学者觉得,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还负有一般责任,即辩护律师对刑事司法进行帮助的责任,包含预防和揭露刑事司法中的错误,促进遵守法制、帮助维护个人权利和合法权益,提示犯罪产生的根源和条件,促进司法的教育和感化用途的达成等等。辩护律师所负的一般责任需要辩护律师不能妨碍刑事司法的正常进行。此问题的重点在于,辩护律师能否站在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立场上采取积极的行动对司法机关发现实体真实加以帮助。根据辩护律师所负有些一般责任,好像应当做出一定的回答。但如此做却与辩护律师所负的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直接责任和对刑事司法进行帮助的一般责任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因此,鉴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地位,大家不可以过分地强调辩护律师作为刑事司法帮助者的责任,而忽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辩护律师因为受其所负的职责的约束,需要仅在有益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个方面帮助司法机关发现真实,而没站在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个方面帮助司法机关发现真实查明事实真相的义务。①考虑到国内现行法律对辩护律师责任问题规定得不全方位,与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进行刑事辩护律师责任问题规定得也不够全方位,与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进行刑事辩护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立法机关有必要对辩护律师所负的一般责任的性质、地位与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直接责任的关系等内容予以明确规定,以促进国内律师事业的健康进步。从而使辩护律师更好履行辩护职责,更好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刑事诉讼法》第35条所规定的辩护律师的职责主要侧重于从实体方面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即只是针对有关刑事实体问题进行辩驳、辩解性活动,不论是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还是提出建议,刑事辩护均只不过围绕着刑事实体法律进行。而对于程序性辩护责任,国内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对此都没予以明确、充分一定。所谓程序性刑事辩护是指:“在刑事辩护中以有关部门的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程序违法为由,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建议,与需要未依法进行的诉讼程序应予补充或者重新进行、非法获得的证据应予排除等,从程序方面进行辩护的办法。”②美国著名的米兰达案件之所以成为米兰达规则,就是由于对程序性刑事辩护的看重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规则。现在,在国内的司法实践中,程序性辩护未得到足够看重,基本上是无效的辩护办法。比如,对于非法证据的,仅限于非法言词证据,但对于非法言词证据辩护成效亦很小,对于被告人当庭所提出的以前的供述是刑讯逼供所为,人民法院总是以侦查机关出具证据,以被告人没证据证实侦查机关有刑讯逼供行为而认定此非法言词证据有效。这就好比张三借李四的钱,而张三自己书写证明自己没借李四的钱一样荒唐。这使得针对非法采集证据行为的程序性辩护,几乎变得毫无意义。这应引起立法界和司法实务界高度看重,在将来的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应明确规定辩护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担负的程序性辩护方面的责任。
2、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执业风险
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有来自法院方面的,如因发表不认可见而被法院员工非法拘禁,殴打致伤者有之;有来自他们当事人的,因代理案件被他们当事人毁容者有之;抠出眼珠者有之;③还有来自自己当事人及其家属的,比如2004年,在河南原阳县发生的辩护律师被错误逮捕,就是由于这位律师忠于律师职业纪律和执业道德,没根据当事人家属需要为被告人串供遭到陷害,而招来的牢狱之灾。这里本人重点谈的是来自警、检方面的风险。他们运用《刑法》第306条这种职业歧视性规定,作为“向辩护律师横空刺出的一柄达摩克里斯利剑”,高悬在辩护律师头上,随时筹备落下。这对于辩护律师来讲,意味着一种可怕的威胁:为被告人辩护而自己却反而成为了被告人,以致于使刑事辩护成为律师执业的雷区。辩护律师总是被以“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证据”、“引诱证人改变证言”等为理由错误地追究刑事责任,这在世界各国的司法活动中极为少见。
本来辩护律师的产生是为了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抗衡国家公权的,是被告人合法利益的要紧维护者,是达成控辨式诉讼规范的基础,是促进司法公正这一诉讼灵魂得以达成的要紧力量。律师故意妨害证据的行为固然应当予以禁止和强烈地谴责,但,现在的情况是,作为律师各种应有些权利都遭到严格的限制,而且还比较容易被无辜追究刑事责任导致刑事辩护工作中断,如此一来,律师不只不可以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连自己的人身自由、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从律师伪证罪产生以来,律师无辜被抓的例子不止一个、两个。这无疑使律师的辩护活动遭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使律师本来具备有哪些用途很难充分地发挥。有不少律师深受其害, 无辜地遭到刑事羁押,即使最后被无罪释放,自己也被折磨的身心俱疲,名誉遭到紧急破坏,业务的损失更是很难计算。
从《刑事诉讼法》推行以来的状况看,律师们已历程了从开心、观望、困惑、愤怒到无奈的一个难堪经历。从表面上看,是律师的业务活动遭到了限制或损失,但从深层剖析,其风险的结果却是很之紧急。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达成失去了靠谱有力的保障,司法不公正的现象非常难通过司法活动自己得以纠正遏制。其二,损害了律师事业的进步,作为业务活动标志的律师刑事辩护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将使律师工作的方向出现迷茫,使律师的进步缺少推进力。其三,损害民主与法制建设,将会使法律失去权威和尊严,并使国家、社会期望通过改革立法、司法,从而保护人权,树立国际形象的努力化为泡影。④
[1][2]下一页